淺析監控圖像處理系統的軟件結構
Windows圖像軟件系統的基礎結構
在Windows操作系統且采用單屏方式的條件下,要對圖像進行處理,就必須將圖像裝入內存。當物理內存不足時,系統通過內存分頁交換,利用硬盤空間模擬內存。應用程序使用統一的系統內存管理,代碼簡單,維護方便,還具有自動伸縮性。
圖像作為一個處理對象放到內存中,必須使用數據結構來描述它,這就是圖像數據結構。對于任何一個圖像應用程序來說,圖像數據總是應用程序數據的核心部分。
應用程序的所有功能幾乎都是圍繞它進行的。如文件讀寫、掃描、拍攝、處理、顯示、打印等,都需要建立、訪問圖像數據,實際上都是以圖像數據結構核心為中心的。即使是最簡單的圖像顯示軟件,也需要圖像文件讀取和圖像顯示兩大部分。
一個圖像軟件系統,包括不同的圖像處理算法、圖像顯示、掃描儀或攝像機支持、圖像采集卡支持、圖像文件格式轉換等,都涉及到圖像數據結構。如果我們建立了一個以圖像數據結構為核心的Windows圖像軟件系統的基礎結構,就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軟件圖像環境。
圖像基礎結構包括圖像數據結構核心和圍繞此核心構造的周邊模塊。圖像數據結構核心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周邊模塊包括圖像文件格式支持、圖像顯示、圖像處理等。
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圖像基礎結構的核心部分以C/C++語言完成。因為C/C++語言編譯效率高,執行速度快,這對于要處理大量數據的圖像應用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且C/C++ 語言非常靈活,使得圖像基礎結構可以高效的實現,而用其他的語言實現某些相同的功能可能要花很大的精力;C/C++語言移植性強,幾乎可以移植到任何硬件和操作系統中。
圖像基礎結構的內部實現可以使用C++,但是對外接口一律使用C界面。因為C++的名字解析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公司的C++編譯器對相同的C++符號解析得到的名字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不同C++編譯器生成的目標文件不能正確連接。這使得像Windows系統下具有C++接口的動態連接庫(DLL)的應用不太可行,所以對外接口使用C語言則沒有這個問題。
避免使用依賴于平臺的聲明、函數等,保持核心的可移植性。圖像核心定義和代碼只使用標準C數據類型和標準C庫(ANSI)調用。當需要高端應用時,圖像核心可以迅速移植到UNIX及其他平臺,使整個應用具備較強的移植能力和伸縮性。
目前,圖像基礎結構包含如下模塊:
·StdImage:圖像數據結構核心以及對此核心進行操作的基本函數;
·ProgressStub:進度處理機制的定義和接口;
·VirtualFile:虛擬文件I/O界面;
·Vf_file:虛擬文件I/O的實際文件實現;
·Vf_memory:虛擬文件I/O的內存文件實現;
·ImageFile:虛擬圖像文件讀寫界面;
·Jfit_file:虛擬圖像文件讀寫界面的JPEG格式實現;
·Bmp-file:虛擬圖像文件讀寫界面的BMP格式實現;
·Fgi_file:虛擬圖像文件讀寫界面的自由灰度圖像格式實現;
·DibStdImage:DIB(設備無關位圖)與StdImage之間的轉換;
·mess_util:難以歸類的雜項輔助功能;
·ProgressWinHint:Windows下的一個進度處理機制實現;
·WinMessUtilities:Windows下的難以歸類的雜項輔助功能。
由于面向幀存的圖像硬件系統的結構,以圖像幀存為核心,還包括圖像的輸入輸出和處理等模塊;而面向計算機內存的圖像系統里,是以計算機內存為核心,同樣包括有圖像的輸入輸出和處理等模塊。前者以整體硬件結構為主體,軟件似乎只是圖像處理和數據存儲,后者以整體軟件結構為主體,硬件則納入軟件的管理之下。這兩種系統結構的差別很大,但從功能來講,有其相似之處。
面向計算機內存的圖像軟件系統結構,稱之為Windows圖像基礎結構,這種Windows圖像基礎結構的總體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在圖2中,StdImage結構代表了一個圖像或圖像序列,所有的功能幾乎都圍繞它進行。它可以利用ImageFile模塊從圖像文件裝入圖像,或者將圖像寫入文件中。在Windows環境下,為了顯示或打印圖像,通常會使用DIB,此外,像掃描儀、攝像機等還會以DIB的形式向計算機輸入圖像,因此圖像基礎結構設有DibStdImage模塊,以便在DIB和StdImage之間進行快速轉換。圖像通信插入在網絡和StdImage之間,由此可以實現圖像的傳輸,而這種傳輸,是以內存為媒介,它具有速度快的優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