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與ID卡的區別
8、一卡通行業有兩個定論:
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費,除非能接受其不足之處(如上下所述):
ID卡不能做消費的最大原因是“信用”問題。因ID卡無密鑰安全認證機制,且不能寫卡,所以消費數據和金額只能全部存在電腦的數據庫內,而電腦是靠物管人員來管理的,從道理上及機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間,另外,萬一因電腦問題而導致消費數據崩潰,則將出現災難性后果。
因此,要使消費者認同管理中的ID卡的權威性(即信用)是不可能的,太多的金錢糾紛只能使ID卡消費系統無法使用,尤其是公用系統中,如小區管理系統。
而IC卡消費系統,因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國際安全認證機制,更主要因為 “電子錢包”即IC卡就在用戶手中,每筆消費金額都由用戶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說IC卡消費系統是極有“信用”的消費系統。當然,聯網狀態下,電腦內還存有與用戶IC卡內一致的數據,對系統而言,這也是實現了雙安全數據備份。
9、IC卡當成ID卡用的“奇怪”現象:
有些ID卡設備、系統廠商,迫于IC卡的強大優勢,對外也宣稱它的系統可用IC卡,但其實與使用ID卡一樣,僅用了IC卡公共區的卡號,并無更改其ID卡的系統結構,更不具有IC卡所擁有的密鑰認證、讀寫的安全機制。所以從實質上推斷出其仍是ID卡一卡通系統,與傳統的ID卡系統相比只是更浪費資源,更具有期騙性而已,同樣無法具有IC卡一卡通系統的優勢,而我司的消費系統則不存在此問題。
四、結論
IC卡能集成復雜的密鑰認證與身份鑒別邏輯,必將取代以前的磁卡、ID卡(即感應式“磁卡”)。
由于ID卡系統固有的無密鑰認證、可讀不可寫、需完全依賴網絡運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適應當今實施單位對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長的需求,必然只能作為過渡性產品會像眾所周知的磁卡一樣被逐步淘汰。
ID卡不斷被淘汰的過程,伴隨的必然是智能IC卡一卡通蓬勃發展的過程!目前,IC卡已處于主流,ID卡僅應于部分特定的管理系統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