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痛并快樂著
白巖松曾寫過一本關于工作和生活的書,叫"痛并快樂著"。講的是人生雖然走得很艱苦,但是看到未來和希望,仍然充滿了期盼的快樂。此語生動地表現了中國IPTV現在的發展狀況。雖然面臨牌照的尷尬,內容提供的局限,但是一如既往地快樂發展著。中國電信在26個省部署IPTV的決心和周密的籌劃都讓我們再次領略到老牌運營商運籌帷幄的戰略姿態和強大的執行力。筆者曾經比較過DTV和IPTV的競爭,雖然經歷了發展初期的低迷,但仍然堅持原來的觀點。IPTV比DTV要走得更快。
從全球來看,二十多個運營商已經進入大規模建網和商用階段。大部分的電信運營商都在積極地將他們既有的DSL網絡向ADSL2+ 或者 VDSL更新。在網絡更新的背后一個最大的推動力是高清電視信號的傳送實現。當然,到目前為止,Free是全球IPTV網絡規模最大的運營商,可以為1.1百萬用戶提供服務。從全球和亞洲IPTV用戶規模的比較來看,亞洲是IPTV發展的主力軍,幾乎占到全球用戶的一半。這與亞洲人的生活模式、對電視的鐘愛由此通過電視普及互聯網有關。
圖一:全球和亞洲IPTV的用戶規模比較(2006-2010) 單位(千)
信息來源:In-Stat China 06/06
當IPTV在亞洲快速發展時,中國在其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從2006年的不到20%的貢獻到2010年超過50%的貢獻。
圖二:中國IPTV用戶規模和機頂盒出貨量的比較(2006-2010) 單位(千)
信息來源:In-Stat China 06/06
要預測中國IPTV的發展,就要比較中國IPTV和DTV的發展。面臨類似的生態環境,IPTV和DTV誰將最后勝出呢?除了用戶需求外,最重要的五個影響要素是:牌照、內容、技術、資金、運營商的執行力(包括商業模式)。比較IPTV和DTV的生態環境,DTV具備牌照、內容的先天優勢,但在資金、技術和執行力上明顯不足;而IPTV在技術、資金和運營商的執行力上具備明顯的優勢。在業務發展初期,牌照和資金最重要,但要長遠發展,內容、技術和執行力則決定著未來的命運。雖然由于DTV的先天優勢,目前用戶的發展明顯處于優勢,但后期的發展缺乏強勁的驅動力。IPTV和DTV的發展路圖比較見圖三。
圖三:IPTV和DTV的發展路圖比較 (2005-2015)
信息來源:In-Stat China 06/06
當然,IPTV與DTV將并存提供內容服務。那么,在這場電視用戶消費群的爭奪戰中,IPTV將最終勝出。In-Stat將從用戶認知價值、內容和技術三方面來展開分析。
1. 誰的認知價值在用戶心目中更高?是廣電運營商,還是電信運營商?
首先我們要看誰是付費電視的目標用戶群。年輕一族,工薪階層,白領還是老年人?哪些人群沒有時間,而又對電視節目感興趣,需要下載電視節目以待空閑時間娛樂呢?哪些人群需要從電視網絡上獲取在線互動教育節目呢?哪些人群需要從社區訂購家居必需品呢?又有哪些人群樂于將電視作為游戲娛樂的終端享受大屏幕,高清晰的在線游戲視聽效果呢?無可置疑地講,主流消費群體之一將是年輕的白領,他們缺乏正點享受電視節目的時間,享受高質量視聽效果的游戲也是他們偏好的娛樂形式之一。同時,老年人將是社區訂購的主流消費者。
那么,對于開發這些目標客戶群體最擅長的運營商是廣電,還是電信呢?眾所周知,年輕的白領是電信運營商的主流消費者,他們具有很強的價值認知度和支付能力。移動運營商和固網運營商都擁有一批忠實的后付費用戶,每月50元的移動電話費用,每月20元的固定電話費用并沒有引起用戶的強烈不滿。而難以繳納的有線電視12元月費卻令有線電視收費部門頭痛。因此,從總體用戶價值認知來分析,用戶對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價值認知明顯高于廣電運營商的服務價值認知。
2. 靠規模化單一內容服務的付費電視模式贏利?還是靠定制化豐富內容服務的付費電視模式贏利?
付費電視的內容提供非常重要。如果說美國付費電視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豐富的內容,互動的形式,那么中國相對貧乏的電視內容何以能帶動付費電視的發展呢?僅僅靠互動的功能能夠帶動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嗎?受限于電視節目制作數量的貧乏,In-Stat認為僅僅基于互動和錄制功能的付費電視產業在中國能以發展。而豐富內容的采集和制作需要更多的參與者來完成。這就涉及到運營商的角色和能力的問題。
從運營商角色來分析,對電信運營商來講,既可以采用封閉的系統,也可以采取開放的系統來管理內容。采取封閉的系統,也就意味著運營商在后臺管理和整合內容源,提供高質量的網絡來承載內容。這種模式會嚴重限制內容的豐富性。采用開放的系統,運營商只作為傳輸的通道,對內容不加管理。當然,并不是任何內容都可以任意地播放,而沒有任何限制。這種模式降低了運營商對內容和服務的可控性,從而減少了贏利的空間。但是這種模式非常有利于豐富內容的形成。In-Stat預計,運營商將采用先封閉,后開放的模式來管理內容。而對于廣電運營商來講,只能采用封閉的模式來管理內容。因此,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會限制廣電運營商發展付費電視。
從運營商內容集成能力分析,中國移動有搭建移動夢網的生態系統,發展上千家內容服務提供商的經驗。中國電信同樣有搭建互聯星空的產業鏈,發展幾百家相關內容服務提供商的經驗。運營商與內容服務提供商之間休戚相關的共贏關系,在其中運營商的主導地位都說明了電信運營商的內容管理和集成能力。由于廣電內容和網絡的分離,廣電運營商在內容采集和管理上明顯沒有電信運營商那么強有力。
付費電視的發展最終將取決于內容的豐富性。因此,依靠單一內容發展大眾化市場的贏利模式很難生存和發展。而定制化豐富的內容服務于細分用戶群的贏利模式更具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不言而喻,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凸現出來。
3. 雙向改造還是寬帶改造會更快的推動付費電視的進程?
從2000年起,廣電運營商已經著手雙向改造工程,最快推廣的上海市成為首個雙向改造的試點城市。然而雙向改造的進程受到資金、廣電系統管理體制的制約。雖然廣電運營商得到了國家開發銀行三十個億的資金額度,但受限于國家開發行和廣電系統的接口問題,資金落實速度不快。再加上四級廣電管理系統的管理復雜性,雙向改造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全國推廣。
與廣電運營商不同的是,電信運營商具有全國大規模統一建網的經驗。當然,作為上市公司,電信運營商必須照顧到投資者的利益關系。但是,一旦投資人清晰化投資方向,大規模全國寬帶改造對電信運營商來講不是什么大問題。
從以上三個方面分析來看,雖然廣電運營商比電信運營商起步早四年,但電信運營商發展IPTV比廣電運營商發展DTV更具有后續的優勢和能力。因此,In-Stat認為IPTV的發展最終將領跑這個市場。同時,IPTV和DTV也將定位在不同的目標用戶群, 并得到各自的發展空間和贏利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