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創新才是硬道理
——
如果要選擇在國防電子展上最希望看到什么,我說是創新,完全自主的基礎創新。沒有創新,國民經濟尚且無法健康發展,作為更具獨立性的國防工業,自主的基礎創新就是生命。
我無意去探究那些外商的新產品有多先進,因為這不是電子產品展,何況沒有基礎廠商的支持新產品只是空談。我更愿意去問一句“這個產品的國產率是多少”,雖然我知道大部分時間只是慰籍一下自己脆弱的信心。我們很多產品號稱自己是完全自主創新,然而其中的芯片或材料的核心技術卻始終無法擺脫外國人定下的模式,用這樣的武器面對戰爭無異于自殺。
雖然世界的界限在模糊,但國防工業必須保證整個生產流程的相對獨立性。如果我們連做坦克和撞針的金屬材料都要進口的話,即使坦克和手槍做得再好,我們依靠什么打贏和供貨商的戰爭。我們渴望盡快擁有自己的Su-37,但我們更希望一個從外殼到內心都是純正中國血統的戰斗機。未來的戰爭是高科技的戰爭,而高科技生存的土壤就是基礎產業,沒有土壤的營養,開出來的花朵注定蒼白。
人類的進步永遠是隨著基礎行業的變革而大步向前的,基礎工業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創新的發展。越是和業內人士接觸頻繁,越發現我們的基礎性行業的滯后。我們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最好的鋼材卻要大批量進口,這只是基礎工業落后的一個縮影。我并非否認高科技的創新沒有意義,基礎工業猶如地基,沒有地基的支持房子再高也是危房。
所幸,在軟件大發展之后,基礎產業的重要性終于得到重視,國家大力提倡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大了對基礎工業的投入力度。解決好軟硬件之間的關系,不要一味的重軟輕硬,踏踏實實從基礎做起才是科學發展觀最完美的詮釋。
本次展會上出現了許多自主創新的產品,它們代表著國防工業的未來與希望,我衷心希望兩年后的展會上能看到更多更純正的中國產品。只有當我們掌握了屬于自己的先進基礎技術時,我們才真的可以說一句,中國的國防工業終于站起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