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集成電路業坎坷前行自主創新荊棘風險

集成電路業坎坷前行自主創新荊棘風險

——
作者: 時間:2006-02-21 來源: 收藏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艱難探索前行的十年,過去十年,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蓬勃發展的十年。這一切與自1996年實施的“909”工程息息相關。 

  2月16日,“909工程”十周年暨《“芯”路歷程》首發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辦。由當時909工程的倡導者、原電子工業部部長胡啟立著寫的《“芯”路歷程》披露了“909”工程的決策、建設和運營過程,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基礎性產業的重大尖端科技項目,“909”工程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影響深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劉劍鋒,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孫懷山,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曲維枝,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茍仲文出席了大會。 

  回顧來時路,那些“909”工程的參與者感慨萬千。 

  “909”工程立項,“搶個地雷頂在頭上” 

  “你搞‘909’,是搶個地雷頂在自己的頭上?!?nbsp;1996年,當時任電子部部長胡啟立以66歲的年齡兼任華虹集團董事長,直接主持“909”工程時,有好心朋友勸說胡啟立。 

  1995年11月,鑒于我國集成電路發展嚴重落后于國外,原電子部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九五”期間加快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報告》。在黨和國家的領導直接支持下,1996年3月,國家對建設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的項目正式批復立項,這就是業界俗稱的“909工程。”“909”工程項目注冊資金40億人民幣(1996年國務院決定由中央財政再增加撥款1億美元),由國務院和上海市財政按6:4出資撥款。1996年,“909”工程的主體承擔單位上海華虹微電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909”工程是電子工業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項目,表現了當時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迫切希望提高我國集成電路水平。根據胡啟立在《“芯”路歷程》中的回憶,江澤民、李鵬都曾指示“砸鐵賣鐵”也要把半導體產業搞上去;朱容(左金右容)基曾嚴肅的說:“這是國務院動用財政赤字給你辦企業,你可要還給我呀!”。半導體業被喻為“吞金”行業,投資巨大,稍微不慎,巨額資金就打水漂。更為重要的是,如果“909”工程失敗,有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動搖國家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信心。 

  在“909”工程之前,中國在自主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道路上先后發起了四次沖擊。第一次是上世紀的7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全套引進7條半導體生產設備;第二次是上 

  世紀的70年代末,引進了24條二手生產半導體生產線;第三次是上世紀的80年代中期,引進設備同時引進技術、軟件乃至外資及其管理方法,誕生了華晶、首鋼NEC、上海貝嶺、上海飛利浦等四個半導體企業;第四次是90年代中期,實施華晶“908”工程以及上海飛利浦先進半導體、首鋼NEC、上海貝嶺的技術升級,同時在浙江紹興引進一條微米級半導體生產線。“我國對半導體的四次沖擊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不能說已經取得成功。因為大生產線始終未能進入良性循環,集成電路產業鏈也遠沒有形成?!?nbsp;

  胡啟立在《“芯”路歷程》總結了前四次沖擊的誤區,第一,把芯片工廠的建設簡單的當成一條生產線的引進,以為有了設備就能生產;第二,單純追求技術的先進性,不從市場需求出發,誤認為集成電路的線寬越細越好;第三,認為只要有錢就能搞半導體。 

  盡管是“知難而進”,但是“909”項目風險之高和難度之大,大大超過胡啟立當時的預料。 

  一路坎坷 

  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是“909”工程的重要支持者,在擔任上海市市長期間,他曾多次與現任華虹董事長張文義參加與外商的談判,每次他都問張文義:“華虹是賺了還是虧了?”能否贏利是判斷華虹取得成功的重要標志。
  而作為“909”工程的主要承擔者,華虹公司的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決定著“909”工程的成敗。 

  上海華虹微電子1996年正式成立后,與日本NEC公司合作,組建了上海華虹NEC作為“909”工程的主要承擔者。同時,服務于這個工程的一系列公司也先后成立,包括上海虹日國際、上海華虹國際、北京華虹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華虹NEC克服了華晶七年漫長建廠的悲劇,于1997年7月31日開工,1999年2月完工,投產之時正趕上全球芯片市場一片向好,2000年取得30.15億元的銷售額,利潤達到5.16億元,出口創匯2.15億美元。但在2001年,全球半導體低迷,華虹NEC全年虧損13.84億元。一時,各種批評紛至沓來。 

  胡啟立在書中回憶了過去十年所碰見的坎坷。“‘909’工程雖順利立項,但遲遲找不到合作伙伴,被外國人嘲諷為“中國人以為有了錢就能搞半導體”,搞“錯位”了;工程開工建設了,恰逢半導體市場低迷,全世界半導體工廠紛紛緩建或者停工;想自力更生,卻發現已經開工建設的超凈廠房沒有預見到未來的發展,比需要的面積小了一半;和日本NEC公司合作談判成功了,卻又招來批評,有人說“中國人買個炮仗讓日本人放”;還沒有來得及為當時投產當時贏利的成績慶祝,就遭遇世界范圍的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的一落千丈,剛剛上路的生產線必須轉型為代工……” 

  讓“909”工程的建設者們欣慰的是,遭遇了2001年的大虧損后,華虹這兩年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到2005年6月,華虹已經完成和超過了當初立項的所 

  有的目標。根據來自華虹方面的資料,2004年,華虹集團銷售收入49億人民幣,并進入穩定的贏利期。華虹NEC的8寸生產線實現了自主經營,由華虹控股的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已掌握0.13微米面向大生產的標準CMOS工藝技術,能力初步形成。2004年,華虹NEC在全球半導體代工企業中排名第七。目前,華虹集團現已成長為專注于芯片制造、芯片設計、營銷、投資(包括海外投資),以及系統集成等領域的大型高科技集團。 

  艱難的之路 

  “‘909’工程十年走過的路說明是有風險的,但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創新。不創新是不行的,909工程同時也說明自主創新能夠取得成功。”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評價“909”工程的意義時說。 

  隨著“909”工程實施,海外集成電路制造商蜂擁而至,目前,中國大陸已投產8英寸晶圓廠8座,12英寸晶圓廠1座,已投資金100億美元。在建的8英寸晶圓廠約4座,12英寸晶圓廠1座,預計投資約40億美元。大陸集成電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被稱為信息產業的基石。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產業發展速度很快,產業規模很大,產量也很高,但是利潤卻很低。根本原因是我國不掌握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產量越大,向外國繳納的專利費、技術提成費也越多,中方只是獲得微薄的勞務加工費。沒有自己的集成電路產業,高新技術發展就受制于人,命脈掌握在別人手里。從某種意義上講,“909”工程就是探索中國自主創新道路上一次難得的實踐。 

  胡啟立在《“芯”路歷程》中總結了“909”工程的經驗。他認為,第一在高科技產業發展必須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同步發展的戰略,“真正的核心技術很難通過市場交換得來,引進不是目的,目的是發展自己,為我所用,最終實現自主創新,走自己的路,企業必須從引進之日就要消化吸收的具體措施和今后創新的長期戰略規劃,并積極努力加以實施。”第二,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引進某高科技項目,往往首先向導為填補國內該領域的空白,容易導致從技術出發,忽視市場導向。”“如果與市場不合拍,即使技術水平在高,也得不到市場的回報,就會被淘汰出局?!钡谌卫巫プ∪瞬胚@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核心,優秀人才是創新的主力和中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