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羅斯正式向烏克蘭宣戰,迄今為止,戰爭已經持續了 9 天,雖然中間歷經兩輪談判,但是尚未看到停戰的跡象。隨著俄烏雙方沖突升級,稀有氣體近段時間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閱讀詳細 >>日本周五(11日)強化制裁俄羅斯措施,原則上禁止高科技產品輸往俄國,包括半導體和通訊裝置等共57類品項及技術,而先前為防止俄國用于武器生產、從嚴審查的先進工具機等逾200品項也會納入,3月18日起生效。
閱讀詳細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到俄烏沖突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閱讀詳細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沖突正牽動著石油、糧食、芯片等全球多個行業。日前,歐美一些國家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主要芯片和科技公司也紛紛宣布停止對俄羅斯的業務。
閱讀詳細 >>由于烏克蘭是氖氣的主要供應國,市場普遍擔憂烏俄衝突會影響該氣體的供應,但高盛27日報告評估烏俄衝突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認為目前未看到直接威脅,但隨著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將會有2大關鍵影響。
太平洋證券認為,俄烏沖突本質上對全球電子產業鏈的影響相當有限,最大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部分半導體耗材的價格。這類耗材一般庫存都會在半年以上,雖然不至于因為戰爭而斷貨,但或將導致價格的上漲。
日本東芝公司周一(3月7日)表示,由于長期短缺依然存在,電子元件的供應挑戰不太可能在未來一年內得到緩解,而俄烏沖突的爆發也可能進一步加深持續了一年多的缺芯危機——烏克蘭是芯片制造材料氖氣的主要供應國。
俄羅斯、烏克蘭握有半導體關鍵金屬、氣體等供應能量,外界憂心俄烏衝突升溫將危及半導體供應鏈,專家指出,美國仰賴俄烏資源程度高,若衝突加劇,美國半導體恐有斷鏈危機,反觀臺灣備有安全庫存與日韓替代來源,影響相對低。
持續近兩年的新冠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供應鏈中斷,對于半導體行業而言卻產生了意料外的利好:大廠手里都不太缺俄烏區域供應的關鍵原材料。
2月24日,烏軍與俄軍持續在烏克蘭東北部城市蘇梅市中心發生激烈交火,美歐等國家也陸續對俄羅斯采取制裁措施。
路透東京/臺北2月24日 - 大型芯片制造商表示,他們預計俄烏沖突對供應鏈的干擾暫時有限,因原材料還有庫存且采購多元化。但業界一些消息人士表示,中長期而言可能會有影響。
由于俄烏局勢持續緊張,烏克蘭兩家主要氖氣供應商Ingas和Cryoin公司工廠暫停生產。氖氣廣泛應用于鐳射激光等半導體制程中,這兩家公司每月為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韓國、美國、德國客戶提供氖氣,其中約75%用于芯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