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進入電動化、智能化賽道后,產品變革所衍生的名詞困擾著消費者。例如關于芯片方面的CPU、GPU、NPU、SOC等等。這些參數格外重要,甚至不遜于燃油車時代的一些核心部件配置。這次,我們進行一次芯片名詞科普,一起掃盲做個電動化汽車達人。
2021年12月14日舉行的2021 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面向未來十年宣布品牌"煥新",并亮出了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肌肉"。在OPPO之前,已有多家手機廠商推出了自研ISP影像芯片,高通在最新發布的新驍龍8處理器也重點提升了ISP性能,甚至改變了命名方式。
無論是才剛剛發布的OPPO Find N所搭載的"馬里亞納海溝X",還是小米既澎湃之后再次準備提升日程的自研,亦或是華為一直在用的協處理器,都似乎在為我們傳遞一個信息:自研芯片的門檻越來越低,自研芯片變得越來越廉價。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21世紀初的科幻電影中,AI總是作為機器人的形象出現,電影中的人工智能幾乎"無所不能",用腦洞大開的想象力為我們演繹充滿科技感的未來世界。不過回到現實世界,AI雖然還沒有實現科幻大片中的超強智慧,但也已經通過手機、智能音箱等終端設備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AI再也不只是一個遙遠又陌生的概念。
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科技起步比較晚,很多技術都要依賴日美韓等供應鏈。比如:在智能手機手機領域我們缺失集成SoC,只能使用高通、聯發科等的處理器。但是我們的國產品牌已經看到了這個不足,正在集中發力自研芯片。
回到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想一想,自研芯片有必要嗎?先說結論,有!很有必要!提到手機市場,大家肯定會想到iPhone三星小米華為以及ov等大廠,但提起高端手機市場呢?蘋果三星毫無疑問,華為近年來也已經擠入其中。
當今時代,人工智能(AI)正被廣泛運用于各式各樣的應用上。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撐是硬件、算法和數據,其中硬件指的是運行 AI 算法的芯片與相對應的計算平臺。由于使用場景變多,所需處理的數據量變大,人們的需求也更高,這就使得AI算法必須能夠高效的運行在硬件平臺上。
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興起,AIoT(AI+IoT)芯片也隨之興起,RK1808是瑞芯微Rockchip發布的全新AIoT(AI+IoT)芯片。RK1808采用ARM雙核Cortex-A35架構,最高頻率可達1.6GHz,硬件VPU支持1080P H.264視頻格式的DEcoder和ENcoder,硬件VAD支持麥克風陣列,內置了ISP支持攝像頭視頻信號輸入。